收藏人物---李麒陽話收藏
wjs3721.com?? 時間:2021-10-07 14:58 ??瀏覽:

李麒陽先生,字易修, 1973年生于中國臺灣,1997年畢業于摩洛哥皇家學院,攻讀藝術史;臺灣得意軒創始人;2008任中國民族書畫院研究員。2009年起往來臺北、香港、新加坡、吉隆坡、迪拜等擔任私人藝術品鑒藏顧問;2015年擔任中普藝術品海外部總監。
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人類在遠古創造的文明文化,大部分已經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而一部分物質文明文化,卻可以通過遺留下來的古代藝術品傳承下來,所以收藏古代藝術品,就是收藏和傳承歷史。
站在藝術的高度來看,古代藝術品是古代社會、人文、科技、物質的綜合載體。比如一件官窯瓷器,匯集了冶煉、雕塑、物理、化學、書法、繪畫、建筑、社會流行文化、宮廷審美趣味等等因素,每一種因素都值得去探索和學習,從而發現美和價值。這個收藏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提高、自我培養、自我熏陶的歷程,為每一個真心喜歡藝術品收藏的人帶來思想上和心靈上的新視野和享受。此外,它還能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回報。
藝術品的分類
一件藝術品的真正的價值是怎么來的?根據我的經驗,一件藝術品最終的價值是由五個部分或五個因素組成。每一件藝術品的身上都能找到這五種因素,只是比例不同,有時候也會因為地域不同而產生差別。這些千差萬別,形成了每一件藝術品的獨特的屬性與綜合價值。很多人可能只是看到了某一種或者是某兩種價值,但是看不到整體,因而造成了鑒定或者是判斷上的錯誤。
第一是文物價值,以適合專業考古和文物研究的作品最為顯著,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
第二是歷史價值,以某些特定的、特殊的歷史重要人物或事件所產生的作品最為顯著。很多年前曾拍賣的天安門城樓的紅燈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是人文價值,以經過名人名家制作過、收藏過、鑒賞過的作品最為顯著,如名人信札。
第四是藝術價值。凡是富有美學表現性和藝術創造性的作品都具備藝術價值,不僅包括老的作品,某些優秀的新進藝術家的油畫也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五是經濟價值,這是根據制作原材料的稀缺性和珍貴性、制作工藝過程的復雜性和難度、經濟市場的認可度、流通稀缺性與被需求的程度而綜合體現出來的市場價值。最近在拍賣市場上非?;鸨南堑窨叹蛯儆谶@一類。
這五個因素綜合起來才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或者古玩。每一個人看到的價值都不一樣,那就應該根據自己收藏投資的最終目的來判斷一件作品到底適不適合收藏或投資。不一定老的東西就值錢,也不是說新的東西就一定不值錢,最近拍賣市場里面被很多拍賣公司重新挖掘出來的景德鎮大師新做的作品,都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追捧,這就說明了一件藝術品其內在的藝術性是非常多面性的,有價值的藝術內涵有待于大家去挖掘。
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收藏初衷、目的、想要達到的收藏效果,來綜合衡量和判斷一件作品是不是適合收藏: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業余興趣愛好?還是針對專業的研究探索?或者是為了投資獲利?但是無論如何,我覺得最好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持之以恒,形成自己的系列。這種主題式的收藏不但能夠帶來深層的文化知識的了解,將來在面對市場的時候,也更容易受到關注和包裝?,F在拍賣公司都非常流行做主題式的專場拍賣,這種手法和趨勢將來會成為市場的一種主流形式。
收藏和投資的基本準則和標準
收藏或者投資藝術品,有一套基本的準則。這套準則應該是從歷代收藏家身上以及拍賣市場上總結得來的,它代表了這個圈子和行業里的基本共識和要求。根據我的經驗,評論或者鑒定一件藝術品,有一個核心和四個要點。
一個核心是指美和藝術性。既然是收藏藝術品,那么藝術應該先行。先不論新老年份,這件作品美不美,有沒有藝術性,就是首先要考慮的核心要素。如果一件藝術品直觀上不具備打動你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喚醒不了你對它的感覺,那么對你來說,它就是個陌生人,你也就不會重視它,不會主動再去研究它。在此同時,對美和藝術性的認識、涵養有多少,也決定了每個人對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來自每個人對美和對藝術的天生的感悟力,以及后天經過學習和熏陶得來的經驗。行里有所謂的“撿漏”一說,實際上,“小漏”說的是價錢上的差異,而“大漏”則是這種天生的領悟力上的差異。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收藏,適合做古玩古董這一行。就像唱歌一樣,沒有先天的樂感,后天再如何努力,始終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因此,玩古董收藏的人,首先是具有良好的、高于普通人一等的藝術天賦。
作為投資工具的藝術品
古代藝術品不單可以收藏和研究,它的一些特征和條件也同時使它成為了投資工具。西方很早就把中國古代藝術品當做一種投資工具來看待、操作,我國拍賣行業起步比較晚,真正開始運作是在2000年左右大量海外文物開始回流的時候。隨后的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幾乎是以翻倍的速度高速膨脹,在如此短時間之內有了這么巨大的增長,很自然會讓很多人經驗不足的玩家和收藏家,乃至投資者們感到迷茫。
從18世紀開始,精美的中國藝術品開始大量流入西方國家。外銷外貿、火燒圓明園、清末民初大量的流失、“文革”時期的破壞、改革開放頭二十年的流失,造成了國內幾乎已經沒有東西幸存下來的局面。一直到2000年開始,由于國內經濟增長和財富累積,流散國外的藝術品才陸續開始回流。
西方對于中國古代藝術品的研究和收藏從18世紀開始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完備,所以中國古代藝術品在西方的流通認知度等同硬貨幣。中國古代藝術品是通行全球的,分布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人以及中國藝術品愛好者、收藏家們,以及遍布全球重要城市的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公司,使中國古代藝術品有了一個全球的標準化的流通市場。這一點非常重要。
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歷史源遠流長,是非常稀缺的、無法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這就決定了它永遠是財富階級追求的對象。
除了一批先富起來的成功商人財富階層以外,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的發達,也催生了龐大的中產階級以及對他們對文化與精神生活的回歸與追求,又進一步擴大了對古代藝術品的認識和需求。
所以,僅僅是資源稀缺性與全球流通性兩點,就使中國古代藝術品成為了可以投資的工具。與股票、地產等商業金融投資工具相比,藝術品更具備了獨特的人文與藝術內涵。這兩點可被挖掘的內涵與潛在價值是無窮無盡的,但是需要非常專業的人來操作才能成功,專業的鑒定功夫、老到的市場經驗、精密的投資分析,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中國古代藝術品投資要求極高,非常專業,一般人無法做到,而這也是藝術品市場至今仍然不能發展壯大起來的原因。因為找不到既有藝術眼光,又懂鑒定,又懂市場,同時還懂得金融操作的通才,這個市場一直沒有被打開,但是這是遲早的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就傳聞已經有信托公司和銀行,還有一些資深的古董行家聯手搞了私募性的資金,嘗試性地推出了市場,我覺得這種方式一定會形成一個大的趨勢,將來高端藝術品的市場會成為資本和金融家們爭奪的一個地盤,肯定會帶動藝術品市場整體往上,但是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國外,藝術品投資已經相當成熟了,有專門為藝術投資配套的銀行、保險。我國這方面的各種服務設施現在都沒有到位,市場有待于開發,可以借鑒海外市場的某些經驗,很多拍賣公司已經在積極向這個方向靠攏。
相對書畫類的投資,器物類的要求與門檻更高,難度和專業性更大,但反過來這種難度抑制了門檻低、投機重、泡沫大的情況發生?,F在,高端的藝術品,尤其是瓷器,資源越來越枯竭。從剛剛結束的北京2011年春拍可以看出,精品的比例、數量一屆不如一屆,整體的拍賣數量規模雖然繼續在擴大,但是精品的質量卻在下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就是說,拍賣公司征集精品越來越困難,而一旦買到了精品的收藏家也大多不愿意短期內拿出來賣,以至市場上能夠流通的精品買少見少。
反過來,香港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個老牌拍賣公司走的是另外一個路線,他們追求的不是拍賣會的規模、數量、成交額,而是單件藝術品的成交額。他們立志要把高端的市場做到極致。他們只服務最高端的收藏人群,高昂的傭金比例和苛刻的拍品選擇,都是因為他們的這種的市場策略。大陸拍賣市場目前走的是一種大規模、上數量的策略,和香港是完全兩個路子,雙方都不擔心會被對方取代。但現在有一個趨勢,一些實力較強的公司已經加大了對高端資源的掠奪,想方設法征集高端的拍品,市場爭奪的白熱化階段到來了。這是好事,因為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精品。來自上個世紀的一些很偉大的收藏家都忍不住市場的誘惑,逐漸釋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珍藏,讓現在的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終于有機會看到了很多百年不遇的稀世奇珍。對于有能力或者有實力的買家來說,這是很好的時機。我從1995年開始在這一行工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在一年之內能看到這么多高端的精品,即使買不上,有機會去看一看也是非常值得的。
藝術品投資的誤區
由于我們對收藏古玩和對藝術品投資在認識上的一些誤區,讓我們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
首先說說變現的難度?,F在大家都說賣古玩掙錢,買古董掙錢,可是實實在在地說,古玩變現是非常困難的?,F在看到市場這么繁榮,成交量這么高,完全是因為這個領域以前是空白的,現在大量資金涌入市場,投機氣氛濃厚,不經過成長的環節,直接就是收獲。實際上,古玩變現之難在國外市場上非常明確。按照蘇富比和佳士得以前的做法,如果今年在他們的拍賣會上買了一件東西,除非這件東西很特殊,他們認為可以提前一兩年、兩三年拿出來再拍,否則至少要等五年到八年之后,才接受你送回來再拍,這是一個市場的周轉期、循環期,而且再一次送拍的估價最多在五年、八年的價錢上加百分之二三十。但現在北京的拍賣市場是另一種情況,春季在紐約拍下的,秋季放在北京再拍就賺錢了,周轉期大幅縮短,連帶著蘇富比和佳士得為了搶貨源也把循環的年份縮短了,前年買的,今年就可以拿回來再拍,這完全是國內市場刺激下帶來的正面影響。
古代藝術品作為投資工具,首先要清楚認識到它的風險。一個是真偽,一個是變現能力。真偽是唯一一個絕對的風險,買假了,肯定血本無歸;買的是真的,那就僅僅是價錢上漲得快慢高低的問題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藝術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要讓一件藝術品進入市場變現,是一件有難度、講經驗和選時機的事情。首先的前提就是投資的作品是不是主流交易市場也就是拍賣市場所接受認可的東西。舉例來說,買了上古彩陶器、唐代的陶俑、明代空白期的青花瓷、清代的外銷瓷,甚至是最近火熱的海撈瓷,都是真東西,甚至在過去的市場里非常值錢,但是放在現在的拍賣市場里不行,或者是目前階段不行,如果期望升值或者高回報,那就要謹慎考慮了。比如在上世紀70年代,唐三彩非常稀罕,一匹三彩馬可以賣到上百萬元,現在還賣不到當年的十分之一。因為現在主流市場不承認它。
再如宋代的瓷器,不論是造型、技術還是藝術性、審美上都是非常高超的,但是主流市場就是不接受,必須面對這個現實。比如剛剛在倫敦蘇富比舉辦的宋瓷專場,拍品質量極高,而且稀缺,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可惜市場成交落花流水,雖然有一兩件特別突出的,成交價極高,可是剩下70%的東西都可以說達不到原來的要求,說明主流市場不接受。因此,如果是為了變現,為了投資,尋求回報的話,就要認真考慮一下手里的東西是不是主流市場所承認的。
另一個誤區是混淆了價值與價錢的概念,很多人把兩者等同看待了。實際上,價錢是由拍賣市場制造出來的一個暫時性、地區性的價格標簽,是一件商品化的外衣;而價值則是這件作品通過歷史與傳承而形成的一個認可和共識,更真實,更可靠。比如一件瓷器,在上海、北京和在香港賣的價錢肯定會有三個不同的價錢,價值是三個地方都承認的,但價錢有人為、地理、區位因素,是可變的、暫時的。如果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價錢上,而忽略它的價值,就很容易被市場假象所迷惑,因為價錢是可以被操控、被運作的,但是價值不會。比如一枚唐代的銅鏡拍賣到了4千多萬元,我覺得這個價錢有一點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我也想跟著買銅鏡,到了這個水位我就要考慮它的價值和價錢是對稱的嗎?想想一件商周的銅鼎才賣多少錢!我們看到范增的畫賣得比文征明還貴,也是價值和價錢不對稱的例子,因為不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地位,前者都不能跟文征明相比。但是很多人還沒有完全分辨出哪些東西真的有價值,哪些東西僅僅是價值的假象而已,而拍賣公司也會制造這種假象,帶動市場的熱度。
目前,拍賣會仍然是主流藝術品交易買賣的唯一正式渠道,中國國內的拍賣會也日益成熟完善,與藝術品市場和收藏群體一起成長??梢哉f,初期的混亂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好。所以我們收藏或投資藝術品,將來要想變現,最終還是要通過拍賣會來實現,也就是說,這件作品最后必須要面對主流市場,接受主流市場的運作。所以,在投資收藏之初,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古代藝術品的收藏,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是一件宜情養性、陶冶精神的高雅活動,并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投資而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但是收藏也講究一個正確的規劃、一份熱愛和堅持,以及不斷的學習與領悟。認識藝術品收藏的本質、真正的藝術內涵和價值,如此,收藏與投資才可以成功成熟,立于不敗。
最新新聞
- 科技鑒定解密:元明青花“鐵銹斑駁”的秘密2020-09-17
- 明早期景德鎮御器廠彩瓷的研討--中普鑒定檢2020-09-17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主要鑒別要點2020-09-17
-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征2020-09-17
- 陶瓷手工拉坯和機械壓制工藝的區別2020-09-17
- 瓷器表面磨損痕跡與高古瓷器鑒定2020-09-17
- 古陶瓷3種老化痕跡特征的鑒定2020-09-09
- 明清黃釉瓷器淺說2020-09-09
-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
- 清代窯變紅釉瓷器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