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鑒定中的工藝痕跡辨識
明正德 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
該文通過對景德鎮宋、元、明、清各朝瓷器的制作工藝特征的詳細解剖,使讀者在判斷古瓷的生產年代及真偽問題上多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編者在最德鎮第三期古瓷鑒定研修班結業典禮上,面對電視臺記者的采訪,一位來自上海的學員說:“參加這期研修班的最大收獲就是深入了解了古瓷制作的工藝過程。熟悉不同時期的不同制瓷工藝及其留下的工藝痕跡,就像醫生熟悉人體解剖一樣重要,否則,就無法準確判斷古瓷的生產年代及其真偽。”這話是十分中肯的。因為自瓷是通過工藝過程制作出來的,而不同時期的胎釉原料性能、煉制方法、成型工藝、施釉手法。裝燒具、燒成溶爐結構、燒成氣氛、裝飾材料性能及煉制方法、裝去等等,并不完全相同,這就必然會留下不同時期的不同工藝痕跡。認識這些工藝痕跡,對于古瓷鑒定與辨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顯德鎮古代陶瓷制作為例:宋代以單一瓷石成型,燒成溫度和燒結程度不如明清;早期碗類僅拉坯、過范、剛足三道工序,有手拉痕跡,不及中后期增加鏈工序,還體表面留有刀痕;壺類多拉師成型,未干時用竹刀壓出瓜棱,不很規則;裝燒工藝碗盤類早中期多以耐火土(含鐵量較高)做成固餅或圓圈,頂在無釉的圈足內底,吊腳而燒,實物內底留有不規則的“米粉粘渣:(圖1)后期采用支圈組合式容具的覆燒工藝,口沿成為無釉的芒口”。
元代以瓷石加高嶺土二元配方制胎,可燒大件器物而不易變形,但由于早期高嶺土水洗選礦不精,大件元青花胎體不如明清瓷器細膩。元青花一改宋代以拉坯為主的成型方去,采用過范分段印還然后泥漿粘接的工藝,瓶罐內壁可見手捺痕和分段接坯泥漿擠壓痕跡:(圖2)圈足內底除小件如玉壺春瓶等外,多數為澀底,且由于施釉采用發釉工藝,釉層有時會出現厚薄不勻現象。釉汁流到底部也需要刮除以防枯連。由于胎體厚重,左手臥撐,右手刮釉不能持久而刮得草率,往往留有未]凈的釉痕。(圖3)元瓷裝燒采用墊餅鋪沙工藝,圈足處往往出現粘沙的黑點。元青花以及洪武、永樂、宣德青花的繪制,采用勾線并淡拓料去,兩筆之間的重合處料色特深,由于采用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內含一定量的氧化鐵,爆聚在料深處往往形成鐵銹斑,而且深入胎骨,這與成化以后采用多錳少鐵的國產料,并逐步運用勾線分水技法形成鮮明對比,后者料色勻凈,幾乎不存在鐵銹斑。當然明清各期由于青花料來源的不同以及繪制技去的差異。其發色效果并不相同。發色效果其實還與釉料成分、施釉方法、租層厚薄以及牽爐結構、容位燒成曲線和燒成氣氛甚至氣溫、氣壓、濕度有關,特別是釉里紅、青花釉里紅和銅紅釉的發色,后者更起主導作用。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35.5 cmHKD 8,100,000
洪武青花或釉里紅,原材料來源及技術繼承了元代,但釉面乏白黃,釉質普遍欠瑩潤,發色效果多數欠佳,可能與爐結構由龍向葫蘆容或馬蹄套轉型有關,對于容溫和燒氣氛的掌握還處在摸素階段。其露胎的澀底大量出現“火石紅”,則與濕泥墊餅裝燒有關,升溫時墊餅中的水分滲入器底,導致器底始終處于氧化狀態,坯體中的氧化鐵在這種狀態下便形成紅色?,F代試金證明,濕泥墊餅粘老糠灰裝燒坯體。燒成后底部露胎處都會出現“火石紅”。(圖4)永樂、宣德時的瓷器上出現的所謂“桔皮棕眼”,則是由于燒成后期降溫加速所致。我們知道,釉在高溫下形成液態覆蓋在胎表面,而胎內的空氣必須中破釉層泄出,形成一個個氣泡。如果降溫階段減緩,氣泡周圍的釉液會將氣泡收縮后所形成的棕眼填滿,使和面光潔,如果快速熄火,因釉液來不及填平而形成所謂的“桔皮紋”,這種情況柴牽中燒成更為明顯。
明洪武釉里紅纏枝花卉玉壺春瓶尺 寸: 33.5cm成 交 價: RMB 4,140,000
成化釉中所使用的二灰(石灰加草木灰配制而成)最少,所用風化程度最適中的瓷石制釉果,加上燒成溫度和氣氛最佳,所以釉面肥潤瑩麗,白里微泛青,質如美玉。
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紋臥足杯「大明成化年制」款尺 寸: 直徑7.7cm成 交 價: RMB 10,005,000
清三代瓷胎中高嶺土含量為歷史上最高,燒成溫度可達1300攝氏度以上,故瓷胎堅實,胎體薄膩、瓷質精美。
清康熙 藍地綠彩雙龍戲珠紋大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36.8 cm HKD 2,440,000
清乾隆 青花葫蘆扁瓶 六字篆書款17.2 cmHKD 1,375,000
清乾隆 青花葫蘆扁瓶 六字篆書款17.2 cmHKD 1,375,000
不同時期由于原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藝不同,瓷器上所留下的工藝痕跡也不同。歷史上或近現代的仿古瓷,無論其如何刻意追求仿制品的真”,總是會留下仿制時期的工藝痕跡,準確辨識不同時代的工藝制作所留下的痕跡,有利于解決傳定方法中目測、手觸去決的難題,對于斷代和辨偽,減少了許多人為的主觀因素。從某種意義來說,可以成為鑒定學的一個分支。
- 上一篇:中國古代出口瓷器的認識
- 下一篇:瓷板畫的制作工藝與鑒賞
最新新聞
- 科技鑒定解密:元明青花“鐵銹斑駁”的秘密2020-09-17
- 明早期景德鎮御器廠彩瓷的研討--中普鑒定檢2020-09-17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主要鑒別要點2020-09-17
-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征2020-09-17
- 陶瓷手工拉坯和機械壓制工藝的區別2020-09-17
- 瓷器表面磨損痕跡與高古瓷器鑒定2020-09-17
- 古陶瓷3種老化痕跡特征的鑒定2020-09-09
- 明清黃釉瓷器淺說2020-09-09
-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
- 清代窯變紅釉瓷器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