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表面磨損痕跡與高古瓷器鑒定
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方壺 六字篆書款9.6 cm HKD 3,660,000
古代陶瓷作為一種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實用,或用于陳設欣賞,或作為明器隨葬。陶瓷器一經生產出來,它就需要被運輔和銷售,進而被使用、損壞、丟棄或藏、隨葬。在這些過程中,陶瓷或多或少會被磕碰、撞擊和摩擦,所有這些原因都可能會在陶瓷表面留下使用磨損痕跡。這些痕跡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還需要細心觀察、積黑經驗。
北宋金 黑釉堆條紋雙系罐20.3 cm RMB549,891.875
一、使用磨損痕跡的鑒定原理
古瓷器在使用和流通過程中,會在表面留下痕跡。這種痕跡是在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中逐次形成的。因而真品古瓷的使用磨損痕跡是很自然的。新仿的瓷器,由于流通、使用時間很短,一般沒有古瓷那種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痕跡,即使在流通過程中產生少量的磨損,或者人為做出一些磨損痕跡,都是不自然的、刻意的、呆板的,與古瓷的自然使用磨損痕跡有著本質的區別。掌握了兩種使用磨損痕跡的區別和特點,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方面來鑒定一件瓷器是真古瓷還是新仿瓷。
瓷器最容易產生使用磨損痕跡的地方是器物的底足和口沿,還有碗、盤、盆、洗類器物的底心,器物突出的邊角部位等。這些地方是我們在鑒定古瓷需要觀主意的重點部位。
明嘉靖 青花云鳳紋活環耳瓶 六字楷書橫款16.5 cm HKD 1,840,000
二、新仿古瓷的使用磨損痕跡特點
1.新仿的古瓷,由于新鮮出爐,未經使用,特別是新仿明清瓷,如不經人為做舊磨損,它的底足和器身都是鋰亮嶄新的。這種未經做舊的東西,火光刺眼,再看器身無任何擦痕跡,底足因為沒有使用磨損過,用手摸上去往往感覺很粗澀或割手,沒有老瓷器底足的那種自然光滑感,這類器物新”的太明顯,即可斷定為新仿。
明嘉靖 青花蓬島仙山圖仰鐘式盌 雙圈六字楷書款13 cm HKD 2,680,000
2.有些新仿的瓷器,雖然在底足經過人為有意的打磨以冒充使用磨損痕跡,但是由于它是人為的,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因而與自然磨損有若本質的區別。這類人為磨損一般是用砂輪打磨或把器物底足直接在地板、石板上摩擦,磨擦痕跡很明顯。有時往往弄巧成拙,把一些器物的底足或其他部位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不容易產生磨痕的地方也弄出磨痕來。如果在一件器物不經常使用或隱蔽的部位出現了過度使用和摩擦痕跡,那么這件東西是存在疑問的。有些器物在人為做出磨損痕跡時,往往顧此失彼,考慮不周,該做舊的部位沒有做舊,在磨損底足時,卻忽略了器身;器身做舊了,卻忽略了口沿。所以,鑒定瓷器時應兼顧器物全部,關注局部,找出問題所在。
二十世紀初 青花夔龍雙連蓋瓶28 cm1173420人民幣
3.有的器物在口沿或突出的邊角部位人為地做出磨損痕跡,但是這種磨損痕跡太規則,并非像流通過程中的磕碰、刮擦那樣自然。用力過度,把一些不該磨損的地方也給磨損了。凡是口沿一圈或器物凸起的地方有規則、明顯磨損痕跡的器物,大多都是新仿的。
道光 青花八吉祥纏枝蓮紋三足沖耳爐 六字篆書橫款 26.6 cmHKD 500,000
4.有的新仿器物,在器物的里面和器身用沙子類的東西打磨,表面有密密麻麻的摩擦痕跡,看起來很像是經過使用產生的磨痕,這類磨損痕跡需要仔細辨別。如果磨損痕跡朝向一個固定的方向,力度較一致,很有規律感,這類東西必定是新無疑。
明萬歷 綠地黃彩開光海水云龍紋罐 雙圈六字楷書款17.1 cm RMB2,145,424.3
5.有的器物為了去除火光,采用毛皮或其他較軟的東西摩擦釉面,以使釉面失亮。這種磨損痕跡在器物表面往往成網狀,較易鑒別。
明永樂 青花瑞果紋梅瓶37.8 cm HKD 50,520,000
三、古陶瓷的使用磨損痕跡
古瓷的使用磨損情況比較復雜。由于器物的器型、用途不同,它們在磨損痕跡上的特點也不同。常見的幾種情況如下:
1.有的古瓷由于未經使用或使用時間很短,隨即被用于隨葬或窖藏保存,甚至有些器物本身就是專門用于隨葬的,這類器物的使用磨損痕跡一般不很明顯。至多在運輸和埋藏過程中,在器物表面留下微小的零星擦痕。這種使用磨損痕跡在鑒定時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這種痕跡對于鑒定的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可作為參考,它畢競與那些新仿器物毫無磨損痕跡還是有區別的。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即我們常說的清代言廷庫存的未經使用過的瓷器,雖然老,但上面卻沒有使用痕跡。
清康熙 綠地素三彩喜上眉梢圖鳳尾尊42.8 cm RMB676,880
2.許多古瓷是日常用器,由于經過長期的使用,器物的底足、內心和器身都有自然的磨損痕跡。特別是底足的磨損痕跡,由于是在桌子等木器上多次緩慢磨損,底足用手摸時有光滑舒適的感覺。碗、盤、盆類容器內部的磨損是雜亂無規律的。由于長期使用,釉面有失亮情況。
清康熙 五彩開光鳥獸博古圖大棒槌瓶73 cm RMB761,490
同時,器身的磨損擦痕也是毫無規律的,星星點點,若隱若現。這種器物表面自然磨損的情況,在古瓷鑒定中的參考作用很大。
四、古瓷的鑒定
古瓷的鑒定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新的鑒定技術不斷出現?,F在,比較科學可靠的鑒定方法主要有傳統外觀鑒定、老化鑒定和元素鑒定三種。
清乾隆 白地軋道礬紅龍鳳紋盌及蓋 礬紅六字篆書款 10.7 cmRMB1,089,631.9
1.傳統外觀鑒定。這是古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方法。它主要依靠豐富的經驗,通過眼、耳、鼻、手等感覺器官對被鑒定淘瓷的外觀、重量、聲育以及制作工藝等進行仔細觀察,結合以往的豐富經驗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對其真偽作出判定。如是真品。則還可考證出其年代、產地及口等。這種方法簡便、快捷、廣泛、全面,一般來說,也比較可靠。但由于它的標準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人的經驗又往往存在許多局限性,所以這種鑒定結論也時有錯誤發生。
清乾隆 仿官釉印八卦紋琮式瓶 六字篆書款27.9 cm HKD 1,187,500
2.老化鑒定。古瓷表面的釉子由于長期遭受空氣中的紫外線或土壤中的水以及其他酸堿性物質的物理化學作用,受到腐蝕會發生老化。釉子隨時間推移,內部吉構不斷自行調整,也會發生“自然老化”。老化了的釉子色澤比較柔和、溫潤,有的會出現不同形態的微裂紋,被稱為瓷器的“年輪”。新品釉子的光亮度與透明度均高于古代真品,有一種“賊光”和“火氣”?,F在,專家們采用現代量子物理學檢支術,通過則量釉子的老化系數來判定古瓷真偽,準確較高。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六字篆書款37 cm HKD 45,900,000
3.元素鑒定。不同時期、不同口、不同品種的瓷器其內部所含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不同的。當代造假者雖然仿制技術高超,在常量元素的把握上能接近真品,但對一些微量元素的準確控制仍無能為力。專家們通過定性、定量分析陶瓷器中的微量元素,就可鑒定出其真偽,鑒定的準確度較高。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35.5 cmHKD 8,100,000
目前,老化鑒定和元素鑒定的方法還不夠成熟,還不能成為一種可以單獨存在和可靠的鑒定方法。要對古瓷作出準確的鑒定,必須把以上三種方法吉合起來,缺一不可。只有三種方法結論一致為真品。才可作出真品認定。如果其中有一項結論相反,且證據確鑿就可以斷定是贗品。
- 上一篇:中普鑒定檢測:論元青花蓮池紋
- 下一篇:古陶瓷3種老化痕跡特征的鑒定
最新新聞
- 科技鑒定解密:元明青花“鐵銹斑駁”的秘密2020-09-17
- 明早期景德鎮御器廠彩瓷的研討--中普鑒定檢2020-09-17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主要鑒別要點2020-09-17
-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征2020-09-17
- 陶瓷手工拉坯和機械壓制工藝的區別2020-09-17
- 瓷器表面磨損痕跡與高古瓷器鑒定2020-09-17
- 古陶瓷3種老化痕跡特征的鑒定2020-09-09
- 明清黃釉瓷器淺說2020-09-09
-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
- 清代窯變紅釉瓷器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