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畫運動前驅:周湘誕辰145周年
近代中國美術史上,周湘(1870-1933)是發端于上海的洋畫運動的前驅。今年是周湘先生誕辰145周年,撰此文字,以示敬仰和紀念。

近代中國美術史上,周湘(1870-1933)是發端于上海的洋畫運動的前驅。今年是周湘先生誕辰145周年,撰此文字,以示敬仰和紀念。
周湘于1870年6月3日(清同治九年)出生在吳淞江(蘇州河)流經的嘉定西南的黃渡鎮(今屬上海市嘉定區),祖上為四品京官的書香門第,雖已 敗落,然而依然有十數間房子的居宅“淞隱廬”,藏有頗豐的典籍和書畫文物。就在如此文化氛圍中熏陶著童年和少年的周湘,天資聰穎和藝術天賦高的周湘,經常 翻閱家藏的典籍和書畫,一經點撥,較快領悟,尤其臨摹書畫近似畢真,而有“神童”之譽。
1883年(清光緒九年),13歲的周湘參加青浦縣試(當時黃渡鎮屬江蘇省青浦縣),應試文章出彩,知縣莫祥芝閱后拍案叫絕,將他排在前列。然 而由此也引起議論紛紛,議論者認為周湘年幼而文章精彩,就懷疑背后有操作者。周湘聽到如此非議,一氣之下,放棄繼續科舉考試,而醉心于書畫,出門游山玩水 寫生,回家時,寫生畫稿竟然裝滿箱篋。后移居上海市區,師從山水畫家楊伯潤、人物畫家錢慧安,以及胡震、吳大徵、王秋言等文人名士學詩、書、畫和篆刻,并 且到徐家匯天主教法國耶穌會辦的土山灣畫館習西洋畫。于是思路開闊,藝技大進。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周湘二度進北京,借居在東單親戚家。此時,他為了一試自己的書、畫、篆刻作品的社會認可度,便在親戚家門口擺了一 個書畫篆刻攤,將自己的作品展開在桌上和張掛墻頭,竟然引起不少過路人駐足欣賞。這里正好是許多京官上下朝時必經之路。當朝禮部侍郎許應骙(浙江嘉興 人),經常觀賞周湘攤位上的作品,由此結識而成朋友。許應骙因喜愛周湘作品,遂將周湘引薦給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江蘇常熟人)。翁 同龢本是藝術修養不凡的書畫家,見了周湘作品后大加贊賞,由此結為忘年交。常邀周湘到翁府上觀賞所收藏的宋元書畫真跡,并供其臨摹,使周湘獲益匪淺。翁氏 又將周湘的畫作送呈光緒皇帝御覽,光緒帝對周湘畫作評價極高,稱其為“今之石谷也”(石谷指清初虞山畫派大師王石谷)。
周湘由結識翁同龢后又轉而結識了維新派三斗士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引為知己。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期間,周湘為變法 派起草文書,傳遞信件,還曾向光緒帝上過一封萬言書,提出:“法無歷世而不變,政無因時而不改……此極治亂之肯綮……。”成為維新派干將。戊戌變法失敗, 周湘被通緝而逃亡日本。
周湘逃亡日本后,意想不到的是在東京遇見一位故友隨其當外交官的父親出使歐洲途經東京,故友十分同情周湘的遭遇處境,極力向父親推薦稱周湘是難得人才,接納了周湘,讓周湘化名同赴歐洲,先后擔任中國駐英、法使館的“司筆禮”一職(相當于秘書)。
周湘到了歐洲,真是大開眼界。由于他骨子里熱愛藝術的天性,業余時間如饑似渴地參觀英國、法國的美術館、博物館和畫廊展覽,深感西洋油畫和雕 塑,描繪形象、物體、風景、光線、明暗、色彩等的質感表現力有優于中國美術之處,應吸收西洋美術的長處來豐富發展中國新美術。于是他結合工作之便,又考察 比利時、瑞士、美國等國美術,結交一批西洋畫家。在此期間,周湘結識了一位在巴黎美術學院求學的意大利籍華裔姑娘朱麗,結為伉儷,育有一女名為周莉。朱麗 家境富裕,周湘獲得朱麗父親的資助,更是傾力于考察和學習西洋美術。如此在歐洲十載,勤奮游學,周湘領悟掌握了素描、寫生、油畫、水彩畫、水粉畫、雕塑等 西洋美術基本技法和創作要領。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周湘因胞弟突然故世,而匆匆歸國返滬。此時雙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未重去歐洲。愛妻朱麗和女兒留在歐洲,與周湘分居遙遠的世界一方。
周湘在滬應聘在一家書店當編輯,因其文筆和繪畫俱佳,獲老板賞識,薪金甚高,由此積累了一筆資金。他意識到,引進西洋美術來發展中國新美術,創辦傳授西洋美術的新型學校,是一條重要路徑。于是決定創辦傳授西洋美術的學校。
自1910年(清宣統二年)起,周湘在上海相繼續創辦了中西圖畫函授學堂、上海油畫院、背景畫傳習所、中華美術專門學校等,傾力傳授西洋美術,培育美術新人。這就站在建設和發展中國新美術的洋畫運動的前列。
1910年8月5日創立的中西圖畫函授學堂,校址設在上海茄勒路(今吉安路)順元里口。半年一屆,前后共辦12年。周湘自編講義,授課內容包括 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等西洋畫技法。最早的學生中有丁慕琴(丁悚)、王師子、張眉孫、楊清磬等。學員每月集中課堂一次,由周湘示范表演各種西洋畫法,讓學 生現場實習。前后學員達千余人。
1910年9月創辦上海油畫院,周湘自任院長,院址設在中西圖畫函授學堂同址。也以半年一屆,主要是吸納函授學堂的學員優秀者集中當面授課,進一步提高學員的西洋畫水平。
1911年(清宣統三年)7月19日創立背景畫傳習所(又稱布景畫傳習所),所址設于上海八仙橋南褚家橋寶安里(后改稱錦裕里)二弄口?!稌r 報》所刊招生廣告云:“專授法國新式劇場背景畫法及活動布景構造法,三個月畢業。”招有學生烏始光(27歲)、陳抱一(19歲)、丁健行(19歲)、劉季 芳(即劉海粟,16歲)、張眉孫、汪亞塵、張聿光、丁慕琴、王師子、楊清磬等30余人。此可謂中國首個西洋畫法的舞臺美術專門教學機構。
上述幾所西洋美術教學機構,因為是國人初創,尚不完備,有許多欠缺。然而一些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專著都共識認為,是國人創辦的最早的西洋美術教學 機構。學員中,除丁健行(又名丁方鎮)后從商,成為上海寶大祥綢布莊老板外,其他幾乎都成了中國第一代著名西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例如烏始光、劉海粟、汪 亞塵等在1912年創辦了上海美術??茖W校(初名上海圖畫美術院),烏始光為首任校長,張聿光為二任校長,劉海粟為三任校長,丁悚為教務長,汪亞塵后也出 任教務長,張聿光后又出任上海新華藝術??茖W校副校長,以及自辦聿光圖畫??茖W校。陳抱一任上海藝術??茙煼秾W校西畫主任兼教授、上海美專西畫教授,并參 與創辦上海中華藝術大學,任校務委員會主席。而張聿光,在背景畫傳習所接受“法國新式劇場背景畫法及活動布景構造法”教育之后,又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位新劇 舞臺美術家,并傳授培育出謝之光、張光宇等舞臺美術專家。
1917年冬,周湘又創立中華美術專門學校(又稱中華美術學校、中華美術??茖W校),自任校長。校址設于上海英租界長浜路(今延安中路)修德里 弄口(今成都北路253弄)。初設圖畫科預科一班,學生有蔣云從、李純明、胡純甫等13人。學制半年。1918年夏,增設圖畫科本科、圖畫手工科,并開辦 暑期補習學校,教授漫畫、背景畫、攝影術等。聘徐詠青為教務長兼圖畫科主任,姚云甫為圖畫手工科主任,楊左陶、張眉孫、費德坤等為教師。又創設中華美術公 司,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1918年9月1日出版??吨腥A美術報》周刊,每逢周日出刊,周湘主編。該刊頗注重學術性,欄目有:文錄、撰錄、雜著、詞 林、紀事、函讀、附錄等,有時又增加欄目有:余錄、傳記、名著、介紹、言論、學術、筆記、譯叢、調查等。曾刊載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鄧天乎《論中國 之美術》,鈍庵《論吾國美術之沿革》、《印學淵源》,歐陽亮彥《西洋畫淺說》、《中國畫與西洋畫之異同》,巢民《吾國美術學校當改良教授法》,灌園叟《一 百二十種花譜》,邵拙庵《美術概論》,周湘《陳老蓮傳》、《近世美術家小傳》、《小山堂談藪》、《雪廬印章款識》等。見國內收藏有該刊一至八期,第八期出 版日期為1918年10月20日。值得注意的是,1919年元旦,中華美專舉行第一屆師生繪畫成績展覽,展期五天,展品有油畫、水彩畫、素描、寫生等都為 西洋畫,顯示該校注重在西洋美術教學的成果。同年秋,該校遷至董家渡天主堂對門后面的房屋,又增設雕塑科。1920年春,又增設圖案科。1922年夏,遷 校于小西門(尚文門)外福壽坊,并改名中華美術大學,還開辦暑期學校,教授實用美術,六周結業。又增設寫生研究科、廣告畫科。前后辦學五年,想方設法多方 面傳授西洋美術,真是用心良苦。
周湘上述傳授西洋美術的辦學,決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工作,而是上升到民族美育的層面來進行的。所以,周湘于1919年冬,與吳夢非、豐子愷、劉 質平、姜丹書、蕭蛻、胡懷琛等在上海發起創立“中華美育會”,會址設于南市小西門外黃家闕路的上海藝術??茙煼秾W校內,并創刊《美育》月刊,發表論文,宣 傳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的教學和推廣,納入民族美育的層面來進行。
總之,周湘為推進洋畫運動而不遺余力作出貢獻。同時,我們不能忘懷,其第二任妻子、知識型大家閨秀出身的孫靜安,兼任周湘辦學的秘書,辦學的一切內勤外務幾乎包攬,還時有擔任教學素描寫生課的模特兒,等等,可謂立下汗馬功勞。
周湘晚年身體狀況不佳,1933年病危時,第一任妻子朱麗攜女周莉,遠道從歐洲趕來中國上海嘉定的黃渡家里,居住照顧周湘半年之久,后才返歐洲意大利出生地,可謂愛情至深。
- 上一篇:羅隨祖:齊白石篆刻是近代很有意思的樣本
- 下一篇:徐彬:主業生活 副業藝術
最新新聞
- 科技鑒定解密:元明青花“鐵銹斑駁”的秘密2020-09-17
- 明早期景德鎮御器廠彩瓷的研討--中普鑒定檢2020-09-17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主要鑒別要點2020-09-17
-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征2020-09-17
- 陶瓷手工拉坯和機械壓制工藝的區別2020-09-17
- 瓷器表面磨損痕跡與高古瓷器鑒定2020-09-17
- 古陶瓷3種老化痕跡特征的鑒定2020-09-09
- 明清黃釉瓷器淺說2020-09-09
-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
- 清代窯變紅釉瓷器的特征和鑒別2020-09-09